Saturday, December 19, 2015

柬埔寨:別了,吳哥

2015年3月20日,最後一天

最後一天,卻得最早起身,事關我們要去等擁有最美日出之一稱號的吳哥日出。
聽著就覺得超興奮的,起得早,完全沒有怨言啊。
著名的吳哥日出是所有攝影發燒友都想要拍下的一幕,想象一下,
壯麗的吳哥寺,漂亮的日出,還有些雲朵襯托,而這樣的美景還倒影在吳哥寺前的小池塘,這……
Piak!現實總是殘酷的,導遊說,七八月雨季的時候,可以拍到的日出才是最美的。
來錯時間,也得拍啊,快門聲沒停過。

這天是最後一天了,還得趕下午的班機,所以行程也不能排得太滿,
大致上,我們也只剩下吳哥大圈還沒參觀了,看了三天的寺廟,剩下的我們幾乎都是走馬看花般的參觀。


聖劍寺| 達松寺| 東梅奔| 比粒寺|


聖劍寺| Preah Khan



又名寶劍寺,普力坎寺,建於12世紀的闍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VII),相傳是為了紀念父親而建的,故稱父廟。


在這裡你可以看見很多劍士的雕像,不過大部分都被偷了頭部

達松寺| Ta Som



又稱將軍廟,與聖劍寺是同期建造的,面東的大門已被大樹纏繞,現今只得由西面的入口進寺。
達松寺規模非常小,沒走幾步就已經到達東門了。

當我們在東門拍照時,那裡有一群小朋友,會接近你嘗試兜售他們手上的紀念品或明信片。一開始他們會已英文問你是從哪裡來的,之後就會以我們當地的語言唸著123邊數著手上的紀念品要你買。

“ Oh Makaysia, satu, dua, tiga, .... sepuluh。一,二,三,……十。”

雖然他們生活很辛苦,可他們的語言能力從小就開始掌握,因為他們都知道,只有掌握更多的語言,以後才不會餓肚子。

東梅奔| East Mebon



東梅奔寺建於公元953年的羅貞陀羅跋摩二世(Rajendravarman II)。但據記載,這寺廟始於耶穌跋摩一世,是為新都城所建的水庫,水庫建好50年後才修建的。因此也兼具了紀念祖先的功用。

過去的東梅奔是個方圓8公里的水庫,人造東湖(East Baray),東梅奔寺則是這個水庫中間一座小島上的寺廟。而現在最下面入口處的階梯則是一個碼頭,然而現在水庫已經乾涸,直接開車進去就到了。

東梅奔是由多層平台堆建而上,共有三層平台,其中兩層平台四端皆有象形石雕,而另一層平台則為放置石獅雕像做守護狀,最上層平台共有五個塔。


據說,摸一摸石像會帶來好運


比粒寺| Pre Rup


比粒寺可說是放大版的東梅奔,位於東梅奔寺南側約1.5公里,也是一座須彌山式建築,乍聽之下還以為是東歐國家比利時。

比粒寺為古代皇族火化變身為神的神殿,據說國王貴族死後在此火化可以從印度教義中的善惡輪迴解脫,而變身為神,故也被稱為變身塔。

此寺建於建於10世紀末的羅貞陀羅跋摩二世,是建於東梅奔之後,所以兩寺才會如此相似。


這裡的視野開闊,所以也是看日落的地方之一

這裡是最後一站了,我們都累得不想再動了,各自坐在一個角落,靜靜地寫明信片的寫明信片,靜靜地發呆的發呆,靜靜地吹風的吹風,直到中午過後,我們就下去匯合司機,準備回國了。

司機帶我們去吃道地的午餐,之後,我要求他帶我們去郵政局寄明信片回國,以讓這個行程更圓滿。


別了,吳哥,或許某天,我會再回來這裡,為了那吳哥日出。

更多照片:柬埔寨:吳哥日出吳哥大圈




完結

Friday, December 18, 2015

柬埔寨:吳哥通王城與巴肯山日落

吳哥窟| 班蒂喀黛(吳哥大圈)| 塔普倫| 吳哥通王城:巴戎寺,巴方寺,空中宮殿,癩王臺階,鬥象臺| 巴肯山日落|

午餐後,司機便帶我們進入吳哥通王城。順道一提,午餐通常都會在吳哥區一帶消費,因為要來回市中心是很浪費時間的事情。

吳哥通王城,Angkor Thom,亦稱大吳哥、吳哥城。
據釋,「Thom」是大的意思,而「Angkor」是城市的意思,即大城市的意思。
吳哥通王城建於9世紀,卻多次毀於戰火后幾經重建,是由闍耶跋摩七世所建的當朝首都。

吳哥通王城呈正方形,全城共有五道城門,四道通向城中心的巴戎寺,還有一道通向皇宮的勝利門。
城門上面皆刻有佛像,城門外各有一座橫跨護城河的大橋,兩旁是長長的一排石像,即修羅與阿修羅。
吳哥通王城內散布多處吳哥遺跡 較著名的有巴戎寺、巴方寺、空中宮殿、鬥象臺、癩王臺等。

司機把我們帶進城門直奔城中心,停在巴戎寺對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吳哥通王城路程。
說是路程是因為這全程都得靠自己的腳走,還好通王城也沒有誇張的大,就這樣,開始吧!

這篇要稍微開快車了,咻!

巴戎寺| Bayon

巴戎寺坐落於吳哥通王城中心,夜市其最精華的部分,於12世紀末,國王闍耶跋摩七世為自己建造的寺廟。
巴戎寺共分三層,下兩層為正方形,外側廊壁雕刻故事性浮雕,頂層為圓形,樹立佛塔,換句話說,就是象征著須彌山那樣。
寺廟距離南大門約1.5公里,是吳哥最後一座國寺,也是唯一一座大乘佛教國寺。



















周圍建起了49座大小不一的寶塔,眾星捧月般地擁著中心寶塔,而每一座寶塔上四面佛的原型就是闍耶跋摩七世本人。
據說,把自己的瀟湘刻成四面佛象是為了讓前來朝拜的臣民錯以為菩薩就是自己的國王,而效忠和敬仰於他。
而49座寶塔再加上城門上的5座(總共54座),一共有216面佛像,象征著當時高棉王國的強盛。



















佛像臉帶安詳的微笑,四面代表著「慈、悲、喜、捨」,你會發現,穿行在佛塔間任何一個角落,都會有帶笑的眼睛注視著你,這就是令吳哥窟蜚聲世界的「高棉的微笑」。


















據說,只要與佛像以鼻子相對拍一張照片的話,就會帶來好運



















超愛這張特寫



















這是據別人的導遊說的,這一面佛像是『最燦爛的微笑』

以下鏈接可360觀看巴戎寺
http://720yun.com/tour/4a43eedce94

巴方寺| Baphuon



















巴方寺是座單獨的神山式圣塔坐落在高的基座上,基座是神秘的梅盧神山的象征,是座修建給濕婆神。


























在對面的建築拍攝的照片,必須用手語指示阿桂,和小白的長焦鏡


















每個人都想靜一靜


























超陡階梯,幾乎呈九十度



















這其實是一道圍墻,堆砌成睡佛的圍墻,照片只是頭像而已

空中宮殿| Phimeanakes

空中宮殿建於11世紀初,由三層長方形須彌臺重疊成象征須彌山的金字塔形。
民間傳說,金塔內住著高棉人捧為蛇靈的九頭蛇精,夜化女身,與國王同寢交媾,雖王后也不敢入內,二鼓方才出來與王后同寢。
如蛇精一日不見,則國王死期將近,如國王一日不去,必定有災禍降臨。
你信嗎?



















因為這空中宮殿實在太高木梯也實在太陡了,他們兩個累得不想上去了,而我就一個人箭步的沖了上去,上面還真的是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老太婆一直叫你上香。我什麼都沒做立刻就往下走了。

癩王臺階| 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

然後這個,還真的沒什麼好介紹的,就走上階梯,上面就一個平臺,僅此而已。

好吧,這其實是當時的皇家火葬場,緊鄰鬥象臺,是一個7米高的平台,平臺下面是一個中央廣場。



















平臺上有一座全裸、沒有性別的雕像,據說那就是癩王了。
現在,癩王雕像已被人披上黃色袈裟,還敬香擺花。



















這是在癩王臺階旁的草叢拍攝的


鬥象臺| Terrace of The Elephants

為12世紀晚期闍耶跋摩七世的巴戎寺式建築,臺的長度超過300米,共有30個平臺。
鬥象臺是國王的閱兵臺、選坐騎的地方,更是吳哥的政治中心。



















大象雕像

因為大家都走得很累了,都只是隨便參觀拍照,很快的,就走回去司機在等我們的巴戎寺對面。原本以為已經沒有行程了,司機大哥說忘了還要上巴肯山看日落。

好吧,那就走吧!

巴肯山日落| Phnom Bakheng


























在上巴肯山前,得經過南城門,因為巴肯山入口就在南城門之外。而我就要求司機停下來讓我下車拍照,拍這保存得最好的南城門還有兩旁的乳海翻騰雕像。



















在這裡,遊客有兩個方法可以上巴肯山,一是步行,大概走個15分鐘吧;其次就是騎大笨象了,當然窮遊的我們選了前者,但事實上是某人有畏高。


























我們算是比較早上山的一群了,一路上說說笑笑,很快的就到寺廟下了,因為時間尚早,我們就先在下面等著。
之後,看著人越來越多時,我們也趕緊跟著上去了。

巴肯山高約65米,山上建有巴肯寺,是供奉濕婆神的印度神廟,以壯麗的日落著名。

溫馨提示:務必在五點半前到達山頂,否則將被拒之門外,而且在旺季時還會限流300人而已。
最重要的是穿著一定要得體,有袖上衣,過膝褲子或裙子。

因為時間尚早,大家不是隨意站著聊天,就是到處參觀寺廟。
而我,當時是扛著小白上山的,一上去就被一個鬼老看見了,問我的小白是不是70-200mm,是不是f2.8等等的問題,就這樣我們聊了起來。
鬼老是美國人,一個人來旅遊的,在來柬埔寨前已去了菲律賓和越南,沒記錯的話再過兩天就要飛第四站,也好像是最後一站了,不過我記不起是什麼地方了。

他說他隔天還會再上來,而且會帶他500mm的大炮上來,因為實在太重了所以沒扛上來,說差不多有4公斤,之後我查了一下是要接近3.9公斤了,佩服!
他就說起了之前去非洲拍野生動物時,當時只有300mm,還沒買500mm,覺得有點可惜,打算再去一次,想說你要不要帶我一起去?呵呵

之後人潮越來越多了,我們各自尋找自己最愛的地方和角度,等待日落那刻蒞臨。



















在柬埔寨的最後一個晚上,我們乘坐司機大哥介紹的嘟嘟車來到前晚來的酒吧街和夜市。他會在我們說好的時間再來接我們回酒店。
我們決定把美金花光,吃一頓好的燒烤。在我們的冰仔的帶領下,隨便選了一家看起來不錯的燒烤餐館,點了一些燒烤,還有小火鍋,外加來到這裡不可不喝的Angkor Beer,我們前後一共要了兩大瓶,one is never enough嘛。

吃了40美金的晚餐之後,我們去了按摩服務。話說,這裡的按摩是非常非常非常便宜的,因為真的很便宜,所以要講三次。
半小時足部按摩,還有肩膀才2美金,每天來按都不過分啊。

最後一個晚上,大家都累了。隔天得起得很早,要去小吳哥看日出,老天心情如何呢?

更多照片:吳哥小圈巴肯山日出



待續

柬埔寨:幽靜的班蒂喀黛與神秘的塔普倫

吳哥窟| 班蒂喀黛(吳哥大圈)| 塔普倫| 吳哥通王城:巴戎寺,巴方寺,空中宮殿,癩王臺階,鬥象臺| 巴肯山日落|

班蒂喀黛| Banteay Kdei

班蒂喀黛寺位於塔普倫寺東南,皇家浴池對面,是一間佛教寺廟,建造于1181年的闍耶跋摩七世,建築風格為巴戎風格,與塔普倫和聖劍寺接近,只是規模較玲瓏精緻。
傳說,當年這裡是國王和皇后泳后小歇的地方。

這裡的建築風格沒有高樓,只有層層疊疊的門廊和一個又一個的窗檻,以及仙女和勇士的浮雕,只可惜由於錯誤的結構以及使用易風化的紅土岩,而導致破敗不堪,而還沒維修的圍墻也得暫時以木樁支撐著,以免完全倒塌。

比起其他的寺廟,班蒂喀黛並未受到遊客的青睞,反而多了份難得的靜謐。



















仙女浮雕,隨處可見



















婀娜多姿、舞動的仙女



















需依靠木架子支撐著的圍墻

話說,在寺廟後面的出口處(忘了是那個方向了),有一棵超大超大的樹交纏這寺廟的圍墻樹根大的有點讓人難以置信,然後,理所當然的,大家都會和樹或廟或樹和廟一起合影。
而我們也不例外,輪流著在樹根旁擺浦士。

然後就有一夥中老年老外,少說有十位,還有一面應該是國旗的東西,哦不!的旗,站在大樹的前面和寺廟一起合影。
他們之一就拿著附著三腳架的數碼相機,放在好遠的一端,設定了倒時,然後跑得有點辛苦地歸隊,咔嚓!他真的跑很遠一下,少說4秒。

然後有人就提議說讓我去幫他們拍好了,好吧,我就offer我自己,走過去幫他們拍一張。
那剛剛表演奔跑的老外對於我的好意仿佛顯得有點驚訝,只對我說「Up to you」,頓時汗顏。
一開始,他們都太靠近大樹了,所以拍起來人物就會顯得太渺小了,所以我一共要求了他們走前三步,這才差不多。
好,大家都準備好了,應該是國旗的旗也張得大大的,在我說「One, Two, Three smile」之後按下快門。
哦幹!忘了那是倒時的模式,只好再說「Hey guys, hold on, it's timer, keep your smile」「5 more seconds...we are almost done, three, two, one smile」咔嚓!
終於完成。

回想,當時的畫面一定超搞笑,多無奈啊。想想,旅途就是應該要有這些預料外的事才會更精彩,不是嗎?



















超誇張粗大的樹根

塔普倫| Ta Prohm



















一段寂靜之後,我們來到了最喧嘩最多遊客的塔普倫寺,這是因為寺廟與大樹錯綜的複雜關係而聞名,也因為電影《古墓麗影》,Tomb Raider,而更聞名。



















遊客不停地經過,沒辦法把照片拍好


















只好爬上小斜坡的石堆上,以高角度拍攝

一顆渺小的種子,經過了500年的成長,已經龐大得足以盤據、穿透、摧毀這座如此宏偉古寺遺跡,仿佛是在告訴世人,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可以擁有永恆的輝煌。
盤根錯節在塔普倫的大樹主要是木棉樹和絞殺榕。

塔普倫是由印度團隊所負責修復的,當時發現塔普倫時,這些樹早已與古寺糾纏在一起了,為了避免古寺遭到毀壞,最後決定保持古寺的原貌,而陰差陽錯地,塔普倫變得更有特色。



















已摧毀得一地,修復工作仍在進行中

樹幹較大的是木棉(Silk Cotton Tree),樹皮顏色為淡褐色,樹根多瘤,死亡后樹幹會慢慢地出現中空;而樹幹較小的是絞殺榕(Strangler Fig),樹根顏色為淺灰。

塔普倫寺建於1186年,尊奉婆羅門教和佛教,是國王闍耶跋摩七世為他母親所建的寺院,位於吳哥城東方約一公里處。
寺廟一共有五層圍墻,最外層長度約1000公尺,而寬為650公尺,可以想象得到塔普倫佔地很大,不過,現在卻崩落毀損得相當嚴重,僅剩內層和圍墻。

神殿內則是供奉「智慧女神,Prajnaparamita」,傳說是依據闍耶跋摩七世的母親形象而塑造雕刻。
據說,當年是一所擁有高僧、祭司、舞女、具有廟宇和修院雙重功用的神殿,全盛時期最少有12,000位僧侶,故又稱「皇家僧院,Rajavihara」。

當時,人潮實在太多,大家魚貫而入,一個接一個的進入寺廟裡,但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跟著導遊的帶領,我們才能發現這「神秘的微笑」,樹根巧妙的避開了微笑著的仙女,增添了一些詭異和神秘,有看到嗎?


























來到了主殿,內鑲滿寶石,但寶石已經被撬走,留下許多小洞。
據說包掛500公斤金箔、35顆鑽石、40620顆珍珠、4540顆各色寶石,可以想象得到當初這裡有多金碧輝煌。
這是後來在網絡上找到的資料,一開始我還說怎麼有棵聖誕樹呢。


















還有一大堆這樣的天窗,至今用處不明

還有一個叫敲心塔的建築,如果站在塔裡背靠著墻然後敲打自己的胸,塔內就會發出宏亮的回音。
不過當時就是不知道有這麼一個地方,就沒去到了(可能去了也不知道)



















這裡也超多人愛合影的,樹寺交纏,纏纏綿綿,何時了?

午餐時間。

更多照片:柬埔寨:吳哥小圈




待續

柬埔寨:吳哥小圈—— 吳哥寺

2015年3月19日,第四天

這一天也和昨天一樣,享用過酒店的免費早餐后,在當地時間七點多的時候出發,阿Plet帶著他的同事一起出現。
經過介紹之後(我已忘了他的名字),我們就出發了。

今天的行程大致上都是在吳哥小圈,那萬眾矚目的吳哥窟和吳哥通王城,還有巴肯山日落,是這幾天行程最密集的一天。
和昨天一樣,在檢票處打個洞在19號上,就朝我們今天的目的地前進了。

吳哥窟| 班蒂喀黛(吳哥大圈)| 塔普倫| 吳哥通王城:巴戎寺,巴方寺,空中宮殿,癩王臺階,鬥象臺| 巴肯山日落

吳哥窟| Angkor Wat

吳哥窟是唯一讓我飛來柬埔寨的原因,是吳哥古跡中必須也需花最多時間參觀的寺廟,是讓我盼了好多年的一個景點,今天終於可以好好的在這裡參觀了!

吳哥窟,又稱小吳哥,吳哥寺,是吳哥古跡中最大而且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築,位於暹粒以北約六公里處,長1.5公里,寬1.3公里,是吳哥時代藝術鼎盛時期的代表建築。
它創立於12世紀中期,為供奉印度教毗濕奴而建,13世紀後期變成了佛教寺廟。
吳哥窟以建築宏偉與浮雕細緻聞名於世,不僅規模宏大,造型完美對稱,精美無比的浮雕更體現了高棉古典建築藝術的高峰。

吳哥建築結合了高棉寺廟建築學的兩個基本佈局,即是祭壇和迴廊。祭壇由三層長方形有迴廊環繞須彌臺組成,一層比一層高,象征印度神話中位於世界中心的須彌山。而祭壇頂部矗立著五座寶塔(即四座小塔拱衛中間的主塔),象征須彌山的五座山峰。
簡單來說,吳哥窟的設計可分為三層,即第一層長800米的迴廊,敘述著宗教故事的浮雕,第二層周長約430米的平臺,比第一層高7米,第三層呈正方形,最高層,而第一層與第二層之間是千佛廊,曾供奉著幾百尊佛像,但盜毀嚴重,剩下的也有很多都殘缺了。

作為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在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吳哥古跡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也被譽為東方四大奇跡之一。

要進入吳哥窟就必須經過兩道長長參道,第一道,跨越190米寬的護城河,此河是一條人工河,河水是從暹粒河引入。
















190米寬的護城河


















攝於第一道參道上

而進入圍墻之後,既有第二道參道,高1.5米,兩旁則是草地,不過當時是旱季,所以幾乎只剩黃土,草地上則各有一間藏經閣。



















第二道參道旁的藏經閣

而在靠近吳哥窟主建築前則有兩個人工方形池塘,也就是著名的吳哥窟日出倒影拍攝地點了,不過當時只剩下北側池塘有些水(即面向吳哥窟的左手邊),而南側幾乎乾涸。
來到正門前只見三座塔樓形成「凸」字般排在中央,吳哥窟是所有吳哥古跡中唯一面向西方的一座寺廟,一般來說,印度教崇拜東方,因為那是日出的方向。


















吳哥窟主建築,第二道參道

對此,學者們都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認為它是一座陵墓而不是寺廟,但較多的人相信由於吳哥窟的東面是暹粒河,很難有舉行儀式的廣場空間,但真正的原因已無法求證了。

只因前一天已經先來參觀了那鬼斧神工的八面浮雕,今天我們直接跳過進入第二層,之間會穿過一個十字型的走廊,這裡便是千佛閣。



















仙女浮雕


























另一種形態的仙女浮雕,據說變黑髮亮是因為過多的被觸碰

這一層的浮雕與第一層相比較為裝飾意味,如各種宗教圖案,仙女Apsara和蓮花蓓蕾等雕刻。



















上樑的蓮花蓓蕾

據說,第二層是皇家貴族祭神前沐浴淨身的水池,一共有四個呈田字形,當然現在已經乾涸了,不懂雨季時會不會真的有水。



















乾涸的浴池,真適合拍照


























還有這樣的長廊

往第三層參觀,這裡呈方形空曠露天式的,而中央就是象征須彌山的五座寶塔了。通向主塔的臺階高13米,幾乎與地面垂直,攀登時必須手腳並用,故被稱為「天堂階梯」。
這裡在某個時段可讓遊客上去參觀,只是我們都沒有遇到那所謂的某個時段,所以無緣了。

我說過,吳哥窟是我來柬埔寨的唯一原因,除了它壯觀、歷史性的建築外,想在這裡拍人像照也是我愛上吳哥窟的另一個原因。
所以,理所當然的,我套上了小五。說起小五,我一直都很滿意它的素質,可以開到1.4的光圈(雖然沒有1.2光圈來得好,不過我還是很滿意了,畢竟價錢已是4位數小五將近5倍的差別了,還是算了吧)。
一支好的人像鏡頭就得做到虛化背景,突出主體,就算用小光圈,不虛化背景也可以突出主體。
話多了,回到柬埔寨,我們來看些照片好了,喜歡吳哥窟每個角落、每個角度,都可以拍出漂亮的照片。


































一個人,兩個窗框


























兩個人,一個窗框

特喜歡這兩張,需要點耐心和耐力。對焦,把焦距鎖定,垂直把相機往上帶,想拍出同水平的照片,不過他們都在比較高的地方,所以我需要踮腳跟,慢慢等著,直到沒有遊客闖進我的構圖里時,立即按下快門,兩次。


























在這裡拍了兩個小時的照片后,我們才往下一個目的地前進。
寫到這裡,我才想起竟然漏掉那8面長長的浮雕沒有寫到!還是算了,反正我也只知道“乳海翻騰”的神話而已,想知道的朋友就自己谷歌好了,哈哈。

更多的照片:柬埔寨:吳哥小圈巴肯山日落




待續